曾因兩度竊盜案而進入保護管束的小蘋,經由少輔組的轉介,來到了以琳。見面那天與我流利地交談,似乎是個健談好相處的女孩,但轉介過來的單位表示小蘋很會做表面,說假話是基本,甚至很會編故事,必須再三確認她所說的,不要輕易相信。或許是因為說謊成性,讓小蘋在人際互動上,以及和家人都處不好,甚至在法庭上爸爸更要求讓小蘋進去關,家人都不願意相信小蘋,並表示這個家有沒有她都一樣。
在自我探索課程中,小蘋半途離開課堂,她無法停止的哭著說:「家是我心裡最痛的傷口,我不被愛、被忽視,沒有人願意相信我,每當回想起來,就像這些傷口又再次被扒開,非常難過、痛苦。」
小蘋曾表示自己長時間失眠,被憂鬱症所困擾,但家人又向社工員表示這一切都是小蘋自導自演,鬼話連篇。其實在輔導小蘋的過程中,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常常面臨兩方說詞不同,然而哪邊才是真的?無法得知…後來看診後,醫生表示「無論這個孩子是否真的有憂鬱症,既然會做出這些行為就表示內心想要被注意,也渴望有人愛她,這是她發出的求救訊號,比起憂鬱,更多的是焦慮」。在藝術治療課程中,小蘋手繪的臉譜掛著淚痕,充滿了陰鬱的色彩。
小蘋曾說:「我不是沒有想要改變,但總是失敗,而且家人用打罵強硬的方式要讓我改變,如果我真的因為這樣改變,他們就會以爲用這樣的方式是對的,所以我擺爛,想要讓他們知道他們錯了,我不該被這樣對待!」社工員花很多時間陪伴小蘋,並且鼓勵她:「人生是自己的,不能連自己都放棄自己,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,但如果只是逃避、擺爛,永遠不會有好轉,這不是處罰別人,而是害了自己。」經過了多時間的溝通、會談,這個總是哭泣逃避的女孩改變了,她說:「我想要改變,我想再給自己一次機會,我想這次我可以吧!」
兩個月課程培訓中,她一步一步穩定生活作息,接觸不同職業,也學習撰寫履歷自傳,重複練習好幾次自我介紹,課程結束後,小蘋最後在網路人力銀行收到了一封面試通知,經由社工員陪伴面試後,小蘋開始了火鍋店的工作,社工員去訪視時,看見小蘋積極地服務著客人,臉上掛著自信的笑容,親切地向客人介紹餐點,並不時叮嚀客人小心不要燙到。
五個月後,小蘋結束這份工作,帶著自己這段時間工作後存下來的錢,想要去高雄展開新生活,第一次不再是因吵架、鬧脾氣、逃避而離家出走,這次是有計劃且有能力獨立生活的離開,火鍋店的工作提升小蘋的自信,去到南部後雖然也有轉換工作,但已經可以獨自找到工作,並努力的為自己的人生打拼著。
雖然家讓小蘋如此不快樂,但「工作」成為改變的出路。美髮店是她憧憬已久的工作,雖然對於要摸濕頭髮而感到有些抗拒,並且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從頭學起,但她不放棄這得來不易的圓夢機會,每天洗頭的工作讓手開始變得粗糙,甚至會疼痛,但她努力撐下來,並且克服自己的對於濕頭髮的恐懼,在這份工作中小蘋得到了許多成就感,店長也頻頻稱讚她。看見顧客滿意的表情,是她的動力來源。
現在的小蘋不只是個洗頭小妹,她利用零瑣的時間練習剪髮,建立自己的客源,並夢想著自己成為髮型設計師的一天。小蘋穩定工作,在南部獨立生活,努力養活自己,讓人生展開了新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