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報╱記者林志函】
國中生「阿城」不愛念書,常蹺課打架,一度進出少年觀護所;「阿城」聽法官建議,到以琳少年學園接受輔導,也在以琳農場照顧植物,養成規律作息,生活步上軌道。
台北市中山區巷弄內有棟不太起眼的房屋,不時傳來學生笑聲。以琳少年學園在地下一樓,沒有一般制式課程,學生不用背厚重的參考書,學園裡還擺放一張撞球桌。
以琳少年學園輔導學校或法院轉介的中輟生,大部分也是來自高風險家庭的高關懷少年。有人無法適應學校教育,有人遭同學罷凌、拒絕上學。
社工曾稚晴表示,學園目前提供 9 位學生中介教育服務,課程設計舞蹈、手工藝、烹飪課等;老師常帶學生到老人中心關懷長者,學園也定期舉辦營隊活動。
原本讓學生害怕的國文、英文、數學課,被包裝成遊戲、體驗、創作課;學生「尊尊」說,在學校犯錯總是馬上挨罵、記過、罰寫,以琳的老師會先了解狀況、與學生溝通。
學園追蹤畢業後學生,發現近半數無法適應社會、生活再次失序,有人甚至涉案;以琳在新北市坪林山區買地,開闢 1200 坪農場,提供學生支持性就業場所。
學生在農場工作,除草、澆花、施肥、整理環境都不馬虎,還得應付蚊蟲叮咬。他們調整生活作息、培養耐心和細心,等盆栽長大義賣,靠自己的勞力賺錢。
今年春天,以琳的學生種植鳳尾蕨、波浪山蘇、羽葉山蘇,4 月底將收成義賣,1 盆僅 40 元,可洽詢。
本文摘自《聯合報》